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真谛

时间:2010-07-06 19:37:3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匡跃辉   点击:

――谈“两型社会”与生态文化 字串5

阅读提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新形式。
   科学并不仅仅是各种静态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系统,它还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是一种在从事这种探索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状态。这表明,科学精神乃是人类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高尚品质,它反映了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 
   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生态文化 
  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了所有人为的创造物。一般来说,文化包括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心理情感、价值观念等。在社会包括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中,文化位于最顶部。
    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  
  重视生态文化的作用 
  “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社会意识、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对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字串1
  对社会意识的引导作用。“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一面旗帜,引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一个讲坛,能够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道德;“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一种环境,渗透于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领域。建设“两型”社会,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大力弘扬“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可以使更多的人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作用。“两型社会”建设取决于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政府决策具有权威性、导向性、强制性和号召力。“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融入政府的决策意识,可使政府的决策更能体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
  对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作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根本问题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广泛吸收人类的一切先进文化,宣传阐释什么是科学的、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宣传阐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必将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把握生态文化的特征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存在、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现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字串7
   (一)科学性
   首先,“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的自然科学和经济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色彩的文化,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建筑学、规划学、经济学、管理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只有用这些科学知识为思想武器,才能充分揭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及重要性等问题,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发展“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新形式。科学技术不能单纯地以人的欲望和需求为出发点,必须兼顾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其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其次,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一种实践和精神活动方式及其成果,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并不仅仅是各种静态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系统,它还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是一种在从事这种探索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状态。这表明,科学精神乃是人类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高尚品质,它反映了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因此,“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必然是一种蕴含着科学精神的文化。
   (二)继承性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积累了质朴的生态伦理智慧。“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应继承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 字串5
   (三)借鉴性
   “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开放的文化,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汲取和借鉴。
   (四)创新性
   “两型社会”的生态文化是对以往生态文化的超越与创新,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体现“六个转变”:从“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向“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转变;从被动消极地服从于自然环境向主动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转变;从单一的经济发展观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观转变;从封闭的决策模式向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场化模式转变;从补救性策略向预防性策略转变;从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向内在化转变。  
  解读生态文化的内容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的特有内涵。从“发展度”来看,不仅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财富积累,而且要求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不断改善。从“协调度”来看,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衡。从“持续度”来看,判断国家或区域在发展上的长期合理性。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和时间维(持续度),本质上表征“人与自然和谐”的完满追求。 字串2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的结构形态。从系统角度分析,表现为技术文化、行为文化、规范文化和心智文化四个子系统。从时空角度分析,表现为“一个中心、两方延伸”的结构。“一个中心”是指本土现实文化,“两方延伸”即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社会角度分析,表现为精神层次(包括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制度层次和物质层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的深层内核。从时间定位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定位来看,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从品格定位来看,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从功能定位来看,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以生态文化为指导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强化政治文明中的生态文化:确立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利用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创立生态哲学、倡导生态伦理和普及生态教育。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战略、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绿色政绩标准、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和加强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绿色科学技术。强化法制文明中的生态文化:秩序――由人与人的社会秩序向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扩展;公平――由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迈进;自由――由人类发展经济的绝对自由向相对自由推移,由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向对其他生命物种、种群价值的承认发展。强化体制机制中的生态文化:完善资源产品价格机制,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主体功能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字串2


救救大自然环保公益网站:WWW.99DAZIRAN.COM

24小时热门信息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