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大自然的交响曲

时间:2010-07-11 09:24:24  来源:网络汇集  作者:  点击:

倾听大自然的交响曲之一   

字串9

字串7

     准备好了吗?选个舒服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想象你正在和环境融为一体。现在,你感受到了什么?是风的呼吸,还是百灵的歌唱?是流水的婀娜,还是原野的空旷?空气—这位迅捷的信使,把万物的振动忠诚地传递到我们的耳膜中,于是,一幅由声音“勾画”的美妙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字串3

    这幅声音的“画卷”,人类遗憾地无法欣赏到全貌—许多频段的声音远远地超越了我们的听觉范围。但是,一些天赋异秉的动物却有幸一窥个中“美景”:大象能听清次声波,而蝙蝠是超声波的“宠儿”大自然造化神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生物进化的精妙。 字串1

    不仅飞禽走兽,山川河流在地球上演奏着“自然交响乐”,甚至浩瀚的太空中也回荡着星辰发出的“宇宙奏鸣曲”。恒星、磁场,乃至时空本身的波动,在宇宙中荡起阵阵涟漪,只可惜,这永恒的音乐只能通过探测手段间接地欣赏,这恐怕就是古人说的“大音希声”吧。 字串8

    形形色色的万物之声,无论是近在耳畔,还是远在太空,都是构成我们所在的这个庞大、精密的宇宙的另一副“面孔”,学会用耳朵去“看”世界,学会用“波动”去理解世界,你周围的一切将现出一副别样的美丽。 字串4

字串4


    潺潺水流如何发声?啾啾鸣虫靠什么歌唱?城市为何如此喧嚣?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籁有声的世界:声音不虚无—它是可以度量的;声音不单调—它是有“颜色”的;声音不枯燥—它是“复合”而成的大自然的万物协奏曲正在等待我们静心聆听。 字串5

    你一定背诵过林嗣环的《口技》:“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一个万声竞发的绚烂世界铺陈在我们面前。

字串7

    而今,身处现代都市中的我们,同样时时刻刻濡染在这样的声浪中—汽车呼啸而去的笛声,连夜赶工的建筑工地机械轰鸣声,觥筹交错杯碟相碰声,门开门关吱扭声,吵闹摔牌麻将叮咣声

字串2

    告别城市的喧嚣,让我们来到野外,走近山谷、森林、草原、河畔,耳根终于清净了。然而令人心旷神怡的清净,并不意味着沉寂,保持10分钟的安静,自然造化已经备好了各式乐器,准备为你演奏一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

字串1

    第一乐章 水的奏鸣 字串3

    瀑布的轰鸣,江河的咆哮,涓涓细流边的泉水叮咚。大自然中的至柔之物—水,也是演奏音乐的高手。

字串2

    在这首乐曲中,发声的往往不是水流本身。中学课文《石钟山记》也是《水经》中的一篇,彭蠡的石钟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声音是振源带动周围空气产生的机械波,既然“水石相搏”,那么声源当然就不只是水了。此外,在石钟山,还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之声”,水流把空气从多孔的石头中挤压出来时,封闭在细小空间中的气体受迫振动,所以这首“坎镗”之歌,水流和“多窍”大石,更主要的角色是演奏者,而空气才是发声者。 字串1

    “那夜,雪花飘落的声音将他从睡梦中吵醒。”秋天的夜雨,冬天的落雪,轻柔得听不到什么声音;清泉沿着势能释放的方向发出的“高山流水”之声,缠绵悦耳。但是水流还拥有另一副面孔,大瀑布处飞流直下的“天上之水”,震耳欲聋;冰峰雪崩,雷霆万钧,令人不寒而栗。

字串8

    水也好,雪也好,无论是什么样的物相之下,“水声”的区别居然如此之大。这是因为声音的音量,取决于振源机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称之为“响度”。人们规定了一个标准声音强度,各种声音的强度都和它作比较,再将比较后的值取“10为底的对数”,意思就是说差10倍就取1,差100倍就取为2,有几个零就取为几。这个值的单位定为贝尔,比贝尔低一级的单位,分贝尔,就是我们习惯上用来衡量音量的单位“分贝”。生活的闹市一般有70~80分贝,而我们日常说话的声音是40分贝左右。别以为这两个值看上去差不了多少,因为是对数关系,所以相邻1分贝的两个响度,蕴含能量相差十倍。

字串9

    扯得远了,讲了这么半天,意思无非是说,能量大则音量大,滔滔瀑布携带的动能与势能,自然远远大过潺潺溪流。也正是因为自然界的水拥有如此千变万化的身姿,它才能演奏出这么一曲层次分明、张弛有度的“交响乐”。 字串2

    噪音中的城市

字串7

字串1


    即便是绿树掩映的上海大观园里,如织的游人发出的喧哗,也盖住了自然界的声响。大都会的车水马龙之声、建筑施工之声,甚至还有各种电器的交流电的声音,在日常生活的音景中,铺陈一层噪音的“底色”。我们恐怕已经太久没有机会静心倾听大自然万物演奏的交响乐了。 字串6

    “滴答”一声

字串4

字串4


    一滴水滴落入湖面,在如镜的碧波上泛起涟漪—声音的本质就在这亦动亦静的场景中呼之欲出:水滴与湖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导致的振动在水面上以水波的形式传播开去,而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到我们耳中,形成“滴答”一声。

字串1

    尼亚加拉河的轰鸣

字串5

字串9


    尼亚加拉河大瀑布,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它不仅以宏伟无伦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冲击,更用振聋发聩的声音震撼着游客的听觉。从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势能有一部分就转化成了巨大的轰鸣。 字串1

    第二乐章 “大风歌”

字串7

    原野上清风拂面,耳畔传来风的絮语;傍晚的沙滩上,海风带来波涛的咸味,也带来轻柔的回响;苍茫的戈壁上,大风挟裹着沙石,发出吓人的低吼。风是气流运动产生的,但是空气本身,却不能凭空成为振源—“风声”,其实是大地的声音。 字串3

    当运动中的气流遇到障碍物,从孔洞间穿过的空气因为通过面积变小,所以得到加速,空气柱发生振动,就形成了风声。正是因为这样,古人认为声音是由“洞”里发出来的,形容寂静就说“万籁俱静”:籁原指发自孔穴的声音,所有的洞都不出声了,当然就静了。

字串7

    当大风从魔鬼城的千沟万壑间疾驰而过,无数的石缝、石洞一齐发出鸣响,有的尖利,有的低沉,时而激昂高亢,时而声同呜咽。你也一定发现了,强劲的大风未必发出高音,微弱的气流也不一定都音调低缓—这就好比俄罗斯传奇男高音维塔斯,尽管音域能跨五个八度,却不是世界上嗓门最大的人一样:音量和音频,万物发声的这两种特征,被截然不同的原理决定着。波的频率,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主宰着声调的高低。 字串5

    你联想到了什么呢?对,是光的颜色。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呈现在我们眼中,成为大千世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低频是红色,中频是黄绿色,高频是蓝色;于是乎,有时物理学家也可以用颜色来表示声音:低频长波的男低音是红色的,高频短波的女高音是蓝色的。这种给声音“上色”的办法常用来判断噪声的类型,人耳分辨不出各种噪声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还原成波谱,就容易多了:波谱和白光一样,在各个频率上均等的噪声就是“白噪声”;低频多的噪声自然就是“红噪声”。 字串1

    让我们还是回到风这个话题上来,音调千差万别的风声,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因为发生振动的空气柱体积不尽相同,体积小的振动得快,那么音调就尖锐,反之则低沉。大风起时,气流从这些大小不一的障碍间通过,形成各种体积的振源,合奏成这么一首此起彼伏的“大风歌”。

字串1

    “风言风语”造就的“魔鬼城”

字串5

字串6


    在新疆的乌尔禾“风城”,风雨雕蚀形成了此处千沟万壑、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这里春夏两季,常刮起大风,强大的气流在群峰中盘旋,穿过数不胜数的孔洞,发出凄厉的怪叫声。所以,这座“风城”还有一个恐怖的名字:“魔鬼城”。

字串1

 

救救大自然环保公益网站:WWW.99DAZIRAN.COM

24小时热门信息

    AD